陳阿嬤上來的時候,中午在春水堂吃飯的時候有聊到一個話題:買東西。
記得好像是提到楊姐說楊媽上來我最開心,因為可以花楊媽的、吃楊媽的。我反駁說:如果照這個論調的話,那楊姐應該每天都很開心,因為住在家裡,每天了不起只有早餐與午餐吃自己,其他都是吃楊媽的、住楊媽的、用楊媽的,每個月開銷都可以花在自己的購物預算上。
楊媽很同意這件事情,因為他說他女兒三不五時在買衣服、包包,可是幾乎都是挑便宜的買,雖然是可以買很多沒錯,但是多半都穿沒幾次就可能穿壞、或者是不耐看,包包也差不多是這樣子,所以家裡衣服包包就越來越多,可是實際在用的卻沒幾樣。
我的論調則是:東西用好的,自然有他的道理,一來用得舒服,二來品質也比較有保障。所以通常我的東西可能單價會比較高,可是幾乎就會用很久 (好啦…還是有幾樣不是這樣…我承認有些東西是一時興起腦殘買下,結果也用沒幾次),例如硬殼背包,從大三買到現在,幾次出國就靠這個裝隨行物品,既可當隨身行李,移動時也不會需要多拖一個行李箱。
雖然是這樣子說,我的衣服、用品也不盡全然要樣樣都是高檔貨,基本上是穿起來舒服、耐穿就好,幾樣高檔一點的衣服,配合幾件普通一些的衣服,因為總不可能去弄個車子,還穿著A&F的上衣當工作服吧?
陳阿嬤上來當天,楊媽背的是Hedgren的後背包,小阿姨背的是Kipling的斜肩背包,我拿著Agnes b.的背包 (然後不敢提花了多少錢買…),陳阿嬤背的是一般市場買的百元背包。
看起來好像我比較愛花錢,不過這個背包我也是等了很久才買,楊媽雖然也念他女兒經常花錢買背包,實際上她對於背包,也是花錢不手軟的 (小阿姨可以證明)。前一陣子帶他去買捷安特Yukon,當天都覺得ok,結果隔幾天之後,自己又跑去訂了一台Jolli回家。然後上回也是跟小阿姨上來台北,聽說也是在淡水帶走了幾萬元的手染唐裝。之前帶他去無印良品,也是花了不少…
然後楊媽會說:我年輕的時候打拼大半輩子,,現在退休了之後,當然就可以有積蓄可大筆享受。
很賊的一句話,因為我小時候好像也是看他這樣 (笑)。
我是認為平常能省的地方盡量省下來,該花的時候、該享受的時候,就好好用,然後再努力把錢存回來。
前一陣子有同事在問我平常怎麼可以這個也買那個也買,其實也很簡單,因為我平常很少有多餘的開銷,而且我也沒有吃零食的習慣,另外生活上早餐、飲料現在都盡量自己處理 (例如自己買麵包分幾天吃、自己泡茶喝)。平常有一起跟會,真的要用錢的時候就預先從會錢回收的部份扣除 (不過基本上由楊媽控管,真的要挪用得想辦法說服他「核准」,基本上還是能達到避免開銷氾濫的情況)。
除了省錢,基本上還是得想辦法找到額外收入,例如股東分紅、接件處理等,或者是用不到的東西也盡量想辦法週轉,多少換點現金回來 (拍賣之類的)。如果真的碰到想要的東西,但是手邊資金不足的話,那就是想辦法縮減目前的生活品質,進而把錢存下來 (不過不太建議就是了)。原則上也還是能不亂買就省下來,一方面可以多存點錢,另一方面就是可以訓練自己多方思考的能力,好好想清楚究竟是要一時衝動,還是打算長久使用?
如果楊姐每個月不要經常亂花小錢,理論上應該是可以每個月比我多存不少錢。不過我想它應該是完全遺傳到楊爸的花錢模式吧?
楊爸幾乎不會去考量到錢是否應該好好運用這件事情,只要一個爽字就成了。舉例來說,就像上次提到要買朋友的中古賓士車,雖然車價只要十萬元,但是光想到油耗,我們通常就不會去考慮了,但楊爸卻絲毫不為所動,差點就堅持要買下去了,幸好最後有勸退成功。
然後中國時報地方經營權、幫朋友投資、讓女兒出國、朋友建議買的什麼什麼…到現在在美濃買了地,還說要蓋民宿,完全都可以看出楊爸花錢不手軟,然後絲毫不考慮他人感受以及思考清楚的行為。
雖然以整體來看,楊家整個家族算是富有的,但其中僅是以叔叔們拉高平均值為居多,若以我們家個體來看,其實只能算小康,兩個退休的公務人員薪俸還算足夠,也幸好是有兩位公務人員的身分,才足以應付兩位老人家這樣隨性的開銷,也至少可以讓我跟楊姐可以不必擔心家裡的經濟狀況 (至少目前…)
聽說楊媽最近想鼓吹楊爸再將美濃那塊地賣掉,雖然一定會是賠錢賣,不過若想到將來蓋民宿的花費、未來使用機率、往返的時間與油耗,倒不如把斗六市久安里四叔家斜對面那戶人家房子買下,日後回斗六也不一定要叨擾四叔,幾個兄弟要一起在斗六聚聚也都有地方可住,不像現在只要我們回去,二叔或三叔的家庭就沒辦法再擠下去了,而且也能一圓楊爸本來想在斗六買地建屋的心願。
不過如果真的照這樣發展,楊爸也同意在北部找個兩房一廳的房子,那麼往後楊家在台灣北、中、南都各有一個據點了?
讀者回應 ( 0 回應 )
訂閱張貼留言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