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其實我是來自一個在某些形式上很講求形式的家庭,特別是「應有的內在與外在表現」上。尤其我是家裡頭的長孫兼長子,所以各方面其實都是被拿著放大鏡做要求的。
可是因為個人性格所致,有因為家裡兩老過去成長時,他們想扭轉一些過去常見的「現象」,所以有時候家裡的「要求」會比較偏執一些,這點楊媽曾經不客氣地跟我坦承。例如以前最小的孩子較為得寵,因此他們會刻意不在家裡呈現這種狀態
而楊媽也曾說過,家裡兩個小孩,老大個性偏直,有什麼話都直說,有什麼想法永遠只有直著想,同時不太會看人臉色,所以在某些時候是優點,卻也同樣是缺點;而最小的,則是從小就很古怪,行徑老是喜歡跟別人不宜樣,想法有時候很難讓人理解,堅持的地方也很古怪,可是卻很容易察覺別人什麼地方不對勁。
也許正因為如此,我承認自己在某些地方經常耍小聰明,或許觀察力比一般人看得仔細,可是也因為散漫的個性,所以也經常流失一些該著留意的部份,坦白說這對現實工作上恐怕影響還不少,這一些也是我經常得自我反省的部份。
而在其他方面,有時候觀察得多,多半可以想到一些事情的倪端,但過去的經驗告訴了自己,有些事情說破了惹人厭,看多了讓自己煩惱,所以最後自己就會選擇「踮踮」,而現在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,所以發現自己跟自己對話的機會越來越多,選擇不說話的情況也越來越頻繁,因為說出來太麻煩了,講出來也只會讓事情可能越來越尷尬,倒不如不要說。
因此後來便覺得,在某些情況與條件下,即使聰明,也不要表現出來,就算明白也要裝做不懂,然後呢,就是話別說得太多,最好是可以閉嘴,同時也別做濫好人。
否則知道太多事情,往往只會讓自己更難過。
讀者回應 ( 0 回應 )
訂閱張貼留言 (Atom)